尚书屋文化月刊

暗战 酸酸儿


  刘青云是我喜欢的为数不多的香港影星之一。
  自从看过了他出演的《最后审判》,我对香港娱乐圈不禁也开始有了些疑惑。我甚至在想,也许他,或者他们,不仅仅是在娱乐吧。
  然而,娱乐毕竟是娱乐。不是艺术。
  亦或者,艺术也只是娱乐。

  还是不要说这些不着边际的话。
  说说刘青云吧。

  刚刚我说,刘青云是个,至少我认为,是个不错的演员。
  然而再好的演员也有演砸的时候,他也不例外。就我亲眼见到的,他就演砸过无数次。最近的一次就是这部与刘德华合演的《暗战》。

  老实说,我对刘德华并无偏见。尽管在我念大学的时候,他曾是我的对头,死对头。原因是我一直心仪一位女孩,而他,是她的偶像。
  论实力,我自然斗不过刘德华,所以最终我也没能追上她。
  每每想到这里就有些丧气。
  可是更丧气的是,我到现在居然还一直想着她。
  细细回忆起来,其实当时学校里已经不怎么流行刘德华了。“刘德华”这个名字也正渐渐地往“林志颖”、“苏有朋”之类靠拢,成为肤浅幼稚的代名词。然而在同学们一阵阵不屑的嘲笑声中,她仍然固执地崇拜她的偶像。那时我真感到不解,心里暗想,你怎么就不能崇拜个别的?比如,Beyond。

  呵,又说远了。
  还是说说《暗战》罢。

  刚刚我说,《暗战》是刘青云和刘德华合演的,两人都是主角。片中两人一个警察一个匪徒,却惺惺相惜,好似《The Heat》中的Al Pacino和Robert de niro演的对手戏。在这类片子里,一般都是没有女主角的。这多少也有点让人丧气。尤其在这样一部情节松散、演技拙劣、品位低下的香港枪战片里,更是如此。

  没有女主角。女配角呢?
  有的。
  女配角共出场三次,累计时间不超过十分钟。

  但她真美。美得象回忆。
  只是回忆可以无限制地出场,她却只能出场三次。

  第一次,她在中巴车上被他挟持,被迫装扮成他的女友,为了避开警方的通缉。
  第二次,她在中巴车上再次遇见他......当车后忽然又传来警车声之际,她自愿地再度扮成他的女友(虽然之后发现,那只不过是一次无关紧要的交通检查。)
  最后一次,也是在片尾,她独个坐在中巴车上,胸前佩戴着一粒价值连城的蓝色钻石。

  在这个故事里,无趣的现实被蒙上了浪漫的面纱,因而是动人的。
  然而动不动人,除了故事本身,和听故事的人也有关系。所谓共鸣,也是这么回事。

  没错,我被这个故事打动了。
  因为我熟悉这个发生在中巴车上的故事里的每个细节——

  摇晃的车体。
  摇晃的座位。
  司机摇晃的背影。
  窗外摇晃的风景。
  那一声摇摇晃晃的——“前面街口有落”。
  
  它们每天都在我身边出现。
  但是,我并未遇见象她那样的女子。

  我只见到这样的女子——
  为了票价里一块钱的疑问,从上车伊始,她便一路喋喋不休地与司机争吵,直至下车。
  又或者,在司机的一声号令下,原本站立的她迅速蹲下,去配合司机躲避前方交警超载检查的需要。

  蹲着,只是一种姿态。
  然而,那是一种屈辱的姿态,同时也毫无浪漫可言。

  可是她,或者说,她们,只是生活着的一群。
  浪漫,尊严,与她们无关。
  车到站了,她们也就下了。

  我不禁又开始想念我追过的那个女孩,那个一直崇拜刘德华的女孩。

 

  2001.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