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 录 重刻《菜根谭》原序 前 言 处世篇 一、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二、污泥不染知巧不用 三、心事宜明才华须韫 四、和气致祥喜神多瑞 五、闲时吃紧忙里悠闲 六、快意回首拂心莫停 七、心地放宽身死恩垂 八、路留一步味让三分 九、义侠交友纯心作人 一○、退即是进与就是得 一一、骄羚无功忏悔天罪 一二、让名远害归咎养德 一三、天道忌盈业不求满 一四、责毋太严教毋过高 一五、无过是功无怨即德 一六、忧勤勿过待人勿枯 一七、知退了步须让三分 一八、不恶小人礼待君子 一九、立身要高处世须让 二○、方圆处世宽严待人 二一、忘怨忘过念功念恩 二二、施而无求求之无功 二三、谦虚受益满盈招损 二四、阴恶恶大显善善小 二五、多喜养福去杀远祸 二六、谨言慎行君子之道 二七、杀气寒薄和气福厚 二八、厚德载物雅量容人 二九、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三○、多种功德勿贪权位 三一、不怕小人怕伪君子 三二、操履不变锋芒勿露 三三、彻见心性天下平稳 三四、事留余地便无殃悔 三五、直躬人忌无恶人毁 三六、爱重成仇薄极成喜 三七、藏巧于拙寓清于浊 三八、毋攻短处化诲顽固 三九、阴者勿交傲者少言 四○、戒流于虑警伤于察 四一、亲善防谗除恶守密 四二、不夸妍洁谁能丑辱 四三、富多炎凉亲多妒忌 四四、阴恶祸深阳善功小 四五、警世救人功德无量 四六、趋炎附势人情之常 四七、冷眼观物轻动刚肠 四八、一念一行都宜慎重 四九、谨慎至微恩施不报 五○、春风育物朔雪杀生 五一、厚待故交礼遇衰朽 五二、君子立德小人图利 五三、律已宜严待人宜宽 五四、慈悲之心生生之机 五五、诚和气节陶治暴恶 五六、庸德庸行和平之基 五七、勿仇小人勿媚君子 五八、金须百炼矢不轻发 五九、斥小人媚愿君子责 六○、好利害显好名害隐 六一、忘恩报怨刻薄之尤 六二、谗言自明媚阿侵肌 六三、偾事失机执拗之人 六四、处世要道不即不离 六五、过检则吝过让则卑 六六、喜忧安危勿介于心 六七、量宽福厚器小禄薄 六八、急处站稳险地回首 六九、节义济和功名以德 七○、事上敬谨待下宽仁 七一、勿逞已长勿恃所有 七二、忧喜取舍形气用事 七三、自适其性宜若平民 七四、机神触事应物而发 七五、非分收获陷溺根源 七六、满腔和气随地春风 齐家篇 七七、弄权一时凄凉万古 七八、淡中知味常里识英 七九、静中观心真妄毕见 八○、澹泊明志肥甘丧节 八一、德在人先利居人后 八二、动静合宜道这真体 八三、降伏客气消杀妄心 八四、志在林泉胸怀廊庙 八五、富多施舍智不炫耀 八六、偏见害人聪明障道 八七、正气天地清名乾坤 八八、伏魔自心驭横平气 八九、欲路勿染理路勿退 九○、念头勿浓勿陷枯寂 九一、真伪之道只在一念 九二、君子无祸勿罪冥冥 九三、相观对治方便法门 九四、名誉富贵来自道德 九五、拔去名根融去客气 九六、心地光明念勿暗味 九七、勿羡贵显勿虑饥饿 九八、正气路广欲情道狭 九九、病未足羞无病吾忧 一○○、心公不昧外贼无踪 一○一、品质修养切忌偏颇 一○二、临崖勒马起死回生 一○三、宁静淡泊观心之道 一○四、动中静真苦中乐直 一○五、舍己毋疑施恩不报 一○六、天机最神智巧何为 一○七、田看收成人重晚晴 一○八、顺不足喜逆不足忧 一○九、恣势弄权自取灭亡 一一○、人心一真金石可镂 一一一、文无奇巧人宜本然 一一二、忠恕待人养德远害 一一三、德怨两忘恩仇俱泯 一一四、勿犯公论勿谄权门 一一五、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一一六、毋偏人言不持已长 一一七、君子之心雨天过睛 一一八、有识有力私魔无踪 一一九、大量能容不动声色 一二○、困苦穷乏锻炼身心 一二一、天地缩图人之父母 一二二、量弘识高功德日进 一二三、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一二四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一二五、云去月现尘拂镜明 一二六、不能养德终归末节 一二七、修身种德事业之基 一二八、善根暗长恶损潜消 一二九、学贵有恒道在悟真 一三○、为奇不异求清不激 一三一、心虚意净明心见性 一三二、心体之念天体所现 一三三、浑然和气居身珍宝 一三四、和气祥瑞寸心洁白 一三五、心体莹然不失本真 一三六、清浊并包善恶兼容 一三七、疾病易医魔障难除 一三八、行戒高绝性忌偏急 一三九、过满则溢过刚则折 一四○、责人宜宽责已宜苛 一四一、不忧患难不畏权豪 一四二、静中真境淡中本然 一四三、静现本体水清影明 一四四、极端空寂过犹不及 一四五、栽花种竹心境无我 一四六、消些幻业增长道心 一四七、出世涉世了心尽心 一四八、云中世界静里乾坤 一四九、像由心生像随心灭 一五○、梦幻空华真如之月 一五一、烦恼由我嗜好自心 一五二、以失意思制得意念 一五三、世态变化万事达观 一五四、流水落花身心常静 一五五、心地平静青山绿水 一五六、处世忘世超物乐天 一五七、求心内佛却心外法 一五八、彻见真性白达圣境 一五九、在世出世真空不空 一六○、欲望尊卑贪争无二 一六一、彻见自性不必谈禅 一六二、操持身心收放自如 一六三、自然人心融和一体 一六四、形影皆去心境皆空 一六五、本真即佛何待观心 一六六、勿待兴尽适可而止 一六七、修行绝尘悟道涉俗 一六八、人我一视动静两忘 一六九、山居清洒入都俗气 一七○、祸福苦乐一念之差 一七一、机息心清且到风来 一七二、万钟一发存乎一心 一七三、以我转物物勿役我 一七四、就身了身以物付物 一七五、处处真境物物真机 一七六、风迹月影过而不留 一七七、世间皆乐苦自心生 一七八、体任自然不染世法 一七九、减繁增静安乐之基 一八○、口耳嗜欲但求真趣 处世篇 一八一、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一八二、净从秽生明从暗出 一八三、事悟痴除性定动端 一八四、原其初心观其末路 一八五、居安思危处乱思治 一八六、放得心下入圣超凡 一八七、超越天地不求名利 一八八、有木石心具云水趣 一八九、吉人安详恶人杀气 一九○、多心招祸少事为福 一九一、崇俭养德守拙全真 一九二、苦中有乐乐中有苦 一九三、人死留名豹死留皮 一九四、大智若愚大巧似拙 一九五、居安思危天也无法 一九六、中和为福偏激为灾 一九七、一念贪私万劫不复 一九八、保己成业防末来非 一九九、不著色相不留声影 二○○、君子德行其道中庸 二○一、穷当益工勿失风雅 二○二、看破认真可负重任 二○三、持身勿轻用意勿重 二○四、人生无长不可虚度 二○五、持盈履满君子兢兢 二○六、却私扶公修身种德 二○七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二○八、盛极必衰居安虑患 二○九、奇异乏识独行无恒 二一○、震聋启聩保持清醒 二一一、辨别是非认识大体 二一二、暗室磨练临深履薄 二一三、分清功过勿显恩仇 二一四、位盛危至德高谤兴 二一五、以德御才德才兼备 二一六、穷寇勿追投鼠忌器 二一七、过归己任功让他人 二一八、功名一时气节千载 二一九、自然造化智巧不及 二二○、真诚为人圆转涉世 二二一、情急招损严厉生恨 二二二、回归自然述古畅怀 二二三、勿昧所有勿自夸耀 二二四、信人己诚疑人己诈 二二五、自薄而厚先严后宽 二二六、人情冷暖原非奉我 二二七、无事昏冥有事奔逸 二二八,超然事外明晓利害 二二九、操持严明守正不阿 二三○、坎坷世道耐而撑持 二三一、忙里偷闲闹中取静 二三二、修养自身大业之始 二三三、处富知贫居安思危 二三四、老当益壮大器晚成 二三五、藏才隐智任重致远 二三六、名位声乐不可贪图 二三七、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二三八、冷静观人理智处世 二三九、恶不即就善不即亲 二四○、性躁无功平和徼福 二四一、刻失人和滥招恶友 二四二、居官有度居乡易交 二四三、逆境比下怠荒思上 二四四、言而有信恒心如一 二四五、下愚可教中才难与 二四六、守口须密防意要严 二四七、得休便休了时无了 二四八、知足则仙善用则生 二四九、退步宽平清淡悠久 二五○、居安思危处进思退 二五一、躁极则昏静极则明 二五二、闹中取静冷处热心 二五三、安乐寻常事无绝对 二五四、乾坤妙趣本地文章 二五五、见微知著守正待时 二五六、凡事随缘渐渐人无 二五七、凡俗差别无须取舍 二五八、了心悟性俗即是僧 二五九、不弄技巧以拙为进 二六○、以我转物逍遥自在 二六一、卓智多人洞烛机先 二六二、功夫若深铁棒成针 二六三、落叶蕴牙生机含杀 二六四、不可徒劳不能太闲 二六五、顺逆一视欣戚两忘 二六六、月盈则亏履满者戒 二六七、把握本质卷舒自在 二六八、身在局中心在局外 二六九、万事皆缘随遇而安 蒙养篇 二七○、脱俗成名超凡人圣 二七一、修德忘名读书深心 二七二、恶人读书适以济恶 二七四、闲云为友风月为家 二七五、修养定静临变不乱 二七六、隐无荣辱道无炎凉 二七七、除去恼热身心安乐 二七八、贪富亦贫知足安贫 二七九、隐者高明省事平安 二八○、超越喧寂悠然自适 二八二、浓处味短淡中趣长 二八三、动静合宜出入无碍 二八四、心有系恋便无仙乡 二八五、卧云弄月绝俗超尘 二八六、俗不及雅淡反胜浓 二八七、身放闲处心在静中 二八八、不希荣达不畏权势 闲适篇 二八九、圣境之下调心养神 二九○、繁华之春不若秋实 二九一、来去自如融通自在 二九二、欲心邪念虚心正念 二九三、富者多忧贵者多险 二九四、人为乏趣天机自然 二九五、乾坤自在物我两忘 二九六、生死成败一任自然 二九七、猛兽易服人心难制 二九八、人生无常盛衰何恃 二九九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三○○、苦海茫茫回头是岸 三○一、冷眼视事如汤消雪 三○二、心月开朗水月无碍 三○三、森罗万象梦幻泡影 三○四、毁誉褒贬一任世情 三○五、真得天然造作减味 三○六、心境恬淡绝麻忘忧 三○七、真不离幻雅不离俗 三○八、布茅蔬淡颐养天和 三○九、断绝思虑一真自得 三一○、任其自然万事安乐 三一一、思及生死万念灰冷 三一二、雌雄研丑俄而何在 三一三、自然真趣闲静可得 三一四、天全欲谈虽凡亦仙 三一五、人我合一云留鸟伴 三一六、雨后观山静夜听钟 三一七、观物有得勿徒留连 三一八、陷于不义生不若死 三一九、茫茫世间矛盾之窟 # 重刻《菜根谭》原序   戊子之秋七月既望,余以抱病在山,禁足阅。适岫云监院琮公由京来顾,出所刻《菜根谭》书命予为序,且自言其略曰:“来琳初受近圆,即诣西方讲席,听教于不翁老人。参请之暇,老人私诫曰:‘大德聪明过人,应久在律席,调伏身心,遵五夏之制,熟三聚之文,为菩提之本,作定慧之基,何急急以听教为哉?’居未几,不善用心,失血莫医。自知法缘微薄,辞翁还岫云。翁曰:‘善,察尔因缘,在彼当有大振作,但恐心为事役,不暇研究律部。吾有一书,首题《菜根谭》,系洪应明著。其间有持身语,有涉世语,有隐逸语,有显达语,有迁善语,有介节语,有仁语,有义语,有禅语,有趣语,有学道语,有见道语,词约意明,文简理诣,设能熟习沉玩而励行之,其于语默动静之间,穷通得失之际,可以补过,可以进德,且近于律,亦近于道矣。今授于尔,应知珍重。’时虽敬诺拜受,究竟不喻其为药石意也。厥后历理常往事务,俱忝要职,当空华之在前,不识元由眼里之魔,认水月以为真,岂知惟是天垂之影。由是心被境迁,神为力耗,不觉酿成大病,幸来及于尽耳。既微瘥间,无以解郁,因追忆往事,三复此书,乃悟从前事事皆非,深有负于老人授书时之言焉,惜是书行世已久,纸朽虫蛀,原板无从稽得,于是命工缮写,重为刊刻。请井言于首,启迪天下后世,惮见闻读诵者身体力行,勿使如来琳老方知悔,徒自惭伤,是所望也!”余闻踪公之说,抚卷叹曰:“夫洪应明者,不知何许人。其首命题,又不知何所取义,将安序哉?”窃似之曰:“菜之为物,日用所不可少,以其有味也。但昧由根发,故凡种莱者,必要厚培其根,其味乃厚。是此书所说世味乃出世味;皆为培根之论,可弗重欤?”又古人云:“性定菜根香。”夫菜根,弃物也,如此书,人多忽之。而菜根之香,非性定者莫喻,哪此书,唯静心沉玩者,乃能和旨。是与否与?既不能反质于原人,聊将以侯教于来哲。即此序。时乾隆三十三年中元节后三日。   三山病夫通理谨识。 # 前言   《菜根谭》是明朝万历年间洪应明写的一本语录体著作,作者生平不详。从宋朝到明朝,这类写修身自省、为人处世的语录书不少,但能够风靡于当今的只有《菜根谭》。尤其是日本,早在明治维新前后就出现了几种版本,到了八十年代,更成了企业界“人人关心、爱读的书籍”。这股风又影响回国内,便在读者群中出现了争读《菜根谭》的热潮,至今不衰。据说起名《菜根谭》,是因为作者把菜味比作世味,那么种菜人的只有厚培菜根才会有味。也有人说是,“咬得莱根则百事可为”的意思。不管怎么说,书中所表达的是四百多年前一位哲人对为人处世、修身养性乃至治学家训的认识、体会。作者揉合了儒家的中庸、道家的无为、释家的出世和自身的体验,形成了一套出入世法则,为人处世方式而传之后,表现了中国人对人生、人际、人性的独到见解。   全书没有严密的逻辑联系,完全由作者侃侃而谈,如叙家常,一段话数十百字不等,共360 则。格言警句,信手拈来,文辞幽雅,对仗工整。现代人与四百年前的人在观念、方式上当然有许多不一样,可无论是寻找修身养性的途径、做事待人的准则,或是探求从商经营的谋略、从政识才的判识等等,《菜根谭》都给人以深刻启迪,没有因日月的推移而销磨其邃智的光采。此次编译,按照内容分为处世篇、修身篇、齐家篇、蒙养篇、闲适篇五部分,重新排列。第一则加标题,进行注解、现代汉语翻译及评点,以体现该书的系统性,方便读者。   一九九四年八月 #